他满意地看着,又补充道:“以后我们队,要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,你那些‘土制’的玩意儿,都该淘汰了。”
我抬头看了他一眼。
“赵队,请教一个问题。如果遇到用AB胶混合钢珠做成的炸弹,粘在人质的动脉上,手册上说应该用化学溶剂,但溶剂会灼伤皮肤,造成二次伤害,你怎么办?”
赵宇的表情僵住了,他支支吾吾半天。
“那就……那就严格按照手册上的流程来!手册是经过无数次验证的,是最科学的!”
他暴露了自己应变能力的匮乏,只能生硬地重复着规定。
我想起很多年前,我的师父,那个被誉为“军中鬼手”的老爷子,破格将我收入门下时,曾拍着我的肩膀说:“小子,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我最看重的,就是你这股不拘一格的劲儿。”
如今想来,不胜唏嘘。
我彻底开始了我的“摆烂”生涯。
几天后,一家银行报警,发现了标准型号的“雷神”定时炸弹。
我被安排做后勤支援。
现场图片传回来,我只是平静地打开电脑,调出“雷神”的标准拆解流程图,发给了现场的同事。
一名老队员打来电话,焦急地问我:“江辰,这玩意儿的B2线路是不是有个小陷阱?我记得你以前提过一嘴。”
我漠然地对着话筒说:“报告,根据标准手册B2线路为标准***引信线路,无任何特殊标注。请严格按照手册流程操作。”
说完,我挂断了电话。
那天,我第一次在下班铃响的时候,就离开了办公室。
我没去工作室研究那些该死的炸弹,而是去了一家射击馆,打光了整整五个弹匣的子弹。
赵宇则在队里推行了一套极其繁琐的“出警装备核对清单”。
一份清单长达三十多页,要求每次行动前后,必须由两人交叉进行三次清点核对,并将结果签字存档。
这套流程,直接将我们的出警准备时间,延长了十五分钟。
队员们的怨气开始在私下里滋生。
“这姓赵的是不是有病?等他这套清单走完,人质早被炸成灰了!”
“上次那个化工厂的警报,就因为他非要走流程,我们晚到了五分钟,差点出大事!”
“纯粹的纸上谈兵,他懂个屁的现场!”
有老队员偷偷跑来向我抱怨,想让我出个主意。